close


 


何謂 MOUECFA


MOU全名為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中文名為「備忘錄」,是兩國往來時經常簽訂的國際契約。不具完整法律效力,但由於代表國家或企業的名譽、道德責任,實質上仍起約束作用。內容以「監理」為主,包括五大領域:一、資訊交換;二、資訊保密;三、實地檢查合作;四、緊急事件聯絡網;五、平常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台灣目前已和三、四十個國家簽訂MOU,即將和中國簽的是金融監理MOU

MOU就像是入場券,讓金融業者得以進入中國市場,使擁有和其他外資「同等」規格的待遇。但當具有「自由貿易協定」精神的ECFA簽訂後,入場券可望升級為VIP招待券,台資將享有「優於」外資的待遇。

簡單來說,MOU通的就是「錢」。所有跟錢有關的都通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買賣股票、基金,還包括把新台幣存在人民幣帳戶。但這一切的改變,需搭配ECFA才有可能實現。尤其在台灣開設人民幣帳戶,還得央行總裁彭淮南同意。

簽下MOU後,最大受惠是銀行業。因台灣七家銀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可申請成分行,正式營業。而目前僅僅只能當個顧問而已。外銀在中國大都以子行方式營業,一家中國子行一年就能貢獻新台幣三十二億元以上的稅後盈餘。

如果可以承作人民幣貸款,以當地利差三個百分點左右來看,幾乎就是台灣的三倍。也就是說,同樣一百億元,在台灣,銀行只能賺一億,在中國卻能賺三億。

不過簽了MOU之後,不只我們銀行業可赴中國營業,據WTO會員國互惠精神,中國也能來台灣設分行。

雙方目前互設分行數是十家換兩家,也就是台灣的合庫、土銀、第一銀、華南銀、中信銀、彰化銀、國泰銀、台灣銀、兆豐銀、玉山銀,總資產19.73兆;去迎來中國的中國銀、交通銀,總資產54.27兆。


 


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認為,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對台商融資具正面效應,台灣銀行業登陸後將能為台商貸款提供信用證明與擔保,解決台商融資困境。但台商宜分散投資風險,避免過於集中大陸,政府也應藉由兩岸關係和緩之際發展與亞洲各國的經貿關係。


 


劉憶如肯定MOU對台商融資的正面效應,由於台商在大陸貸款時,往往面臨大部分抵押品及固定資產仍在台灣的困境,來自台灣的銀行業者能更方便的提供相關信用証明和擔保。台灣銀行業一旦登陸設立分支,將有助部分台商融資脫困。


 


劉憶如指出,現今台灣與中國經濟關係過於緊密,但對任何一個經濟體而言,分散經濟風險至關重要。1997年金融風暴發生時,台灣受創沒有香港、新加坡深,即因當時台灣出口到中國、美國及歐洲的比例各佔三分之一,平均分散風險。


 


但近10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過於依賴對中國的出口,對外投資也太過集中於中國,一旦中國經濟受到波及,台灣經濟也會嚴重受創,這是一種扭曲的現象。劉憶如認為,兩岸關係和緩之際,不僅應加速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也要藉此機會發展與亞洲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正常化,甚至與亞洲之外的區域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


 


此外,對於大陸銀行業登台,劉憶如認為,台灣比較承擔不起中國銀行過度快速的進入台灣市場,因中國的銀行無論在規模、資本上都非常龐大,如一味開放,將可能破壞台灣金融市場的平衡,兩岸協商時需謹慎小心。


 


寶來證券(2854-TW)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表示,台灣金融業發展得較早,多年來已培養眾多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正可以支持大陸金融各領域,迅速提升大陸的金融操作實力及經驗,以因應金融海嘯進一步的衝擊。此外,台灣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較歐美市場嚴格,此次金融海嘯後,台灣較嚴謹的金融市場管制態度及經驗可提供大陸作為參考。


 


在兩岸金融業的合作上,黃齊元認為,兩岸在證券市場上的相互開放將促進形成「大中華板塊」,而開放過程應以ETF的交互掛牌作為先行;接下來則是交互設立的辦事處升級為子公司、分公司,儘管在這一步驟上兩岸會出現設置實體數目不對等、大小不一致等情況;最後,應是雙方金融機構交互參股,也包括直接投資甚至是控股。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則表示,MOU除了關注兩岸金融產業,也應放更多焦點在陸資來台的相關規範。兩岸應增進相互了解、形成良性循環,改變目前台灣單向投資大陸的模式。


 


鄭貞茂認為,未來世界金融趨勢朝向跨國界合作方式,兩岸政府也該朝向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前進。台灣可提供開放經濟體的經驗供大陸借鏡、成為大陸的窗口,大陸可參考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模式,減少實驗風險,而台灣也能藉此獲得巨大貿易出超,兩岸形成雙贏局面。


 


何謂 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Agreement,簡稱ECFA)主要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並依據WTO考量兩岸經濟關係特殊性所做的規劃。協議提供兩岸間的經貿談判平台,用以解決重要的經濟議題。


 


為何要推動ECFA?主要是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經濟,受到嚴重威脅。台灣對外出口佔GDP七成以上,經濟成長最主要動能在於出口及出超。而近來國際間的經濟區域整合成為趨勢,國與國之間簽署區域貿易協定(RTA)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多達230個以上,彼此間還互免關稅。2010年開始,「東協+中國」、「東協+日本」、「東協+3」等自由貿易區相繼成立。因此,台灣若無法參與,出口競爭力將被削弱。


 


除此,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指出,ECFA目的在確保兩岸公平交易,將力行「四保」與「三不」。保就業、保出口、保台商與保傳產;也堅持不矮化主權、不開放大陸勞工,以及不擴大農產品進口。


 


別再懷疑ECFA對台灣經濟的好處
近日民進黨又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認為政府沒有說清楚ECFA是什麼,也一直質疑ECFA簽署後對於台灣經濟的效益,本文想要針對經濟效益提出一些看法。

第一,現在政府想要和大陸簽署的,就是自由貿易協定(FTA)。民進黨執政八年也一直在努力簽署FTA,就是因為國際貿易理論告訴我們,像台灣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在進出口貿易中是獲利較大的一方,特別是和自己的主要貿易伙伴洽簽FTA,獲益更大。所以民進黨執政八年,也和瓜地馬拉、巴拿馬、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國簽訂FTA,全民也沒有說要先知道簽署內容,因為大家都知道FTA產品項目非常繁雜細瑣,是主管機關必須依據雙方貿易關係提出來做為談判的內容。民進黨努力了八年,這幾個國家與台灣的貿易往來不到台灣總體貿易金額的1%,對於主要的貿易伙伴如大陸、美國、日本等一直沒有成功,現在換國民黨執政,有機會和最大貿易伙伴簽署FTA,就開始一眛地反對,又提不出什麼具體內容說台灣不能開放,都不是有建設性的建議,也不理性。

第二,蔡主席說兩岸貿易正常化,是WTO架構下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ECFA何嘗不是?FTA的精神,即是在WTO架構下,雙方自願開放市場互惠。馬總統在競選及就任後,就一直強調絕對不會再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就是保護台灣農業的積極態度,而這些可以運用商品保障機制寫在FTA之中,是可以協商的部分。


 


台灣準備簽署ECFA的重點及ECFA急迫性在於:(一)開放台灣長期因為兩岸貿易不正常而導致競爭力下降的產品項目,透過ECFA進行協商開放;(二)防止東協加一明年零關稅之後,台灣產業所造成的巨大損失。試問:如果明年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台灣工業產品銷往大陸要課9.4%的關稅,但東協產品去大陸是免稅,台灣產業會不會被逼著去東協發展?會不會造成台灣很多人失業?如果儘速與大陸簽署FTA,爭取到台灣與東亞其他國家一樣銷往大陸同等的稅率,讓台灣產業不要輸在起跑點,為何不做?如果可以透過與大陸簽署FTA,使得美國、日本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也想跟台灣洽商FTA,對台灣有壞處嗎?

剛剛談到,深化與全球經濟合作,對小型開放經濟體是有益而無害,國內兩大經濟機構都提出過台灣加入東亞區域整合對台灣經濟的效益評估。中經院提出兩岸三地簽署FTA,將使台灣GDP成長3.31%,台經院則估算出台灣GDP將成長0.05%,若台灣未加入東亞區域整合,中經院估算明年台灣各產業產值將減少21.3億美元,其中塑化業將減少9.1億美元、紡織業將減少5.4億美元。如果與大陸簽署FTA就可以避免產業產值下降,就可以使台灣經濟成長,為什麼不做?所以日後若要繼續討論ECFA,應要朝向簽署實質內容討論,別再用政治角度考量經濟政策,讓經濟政策可以真正討論才是正途。

因此高舉反對ECFA的牌子的人, 應該就是不想要台灣經濟成長的人。

ECFA
雖然和統一無關, 但長遠來看會減少台獨勢力, 未來和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會越來越密切, 以致不能分離時, 台獨就沒有市場了。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 還有趕快去學簡體字吧, 將來就業會很需要的, 至少現在在服務業工作, 就常常會遇到要看簡體字的文件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房屋-佘怡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